「一代宗师」叶问的出生年份有两个版本,1893年和1899年,惟可确定他去世於1972年12月2日,距今正好半个世纪;也可以确定,叶问的丧礼,入室弟子李小龙并未现身,而原因,有三个版本。
一个说法是李小龙那年头已是国际巨星,不愿再跟叶问扯上关系。当时的功夫杂志《新武林》访问了他的十多位师兄弟,他们都说了重话,暗示李小龙忘恩负义。另一个说法是,李小龙那时候正在美国进行腰脊手术,人不在港,仅能在医院病房里遥祭恩师。至於第三个说法,出自李小龙挚友小麒麟之口,他读了《新武林》的报道,约记者见面,透露李小龙当时日夜赶拍《死亡游戏》,连续两周未跟外界联络,就这样,阴错阳差,未能亲到灵堂。
李小龙从未对此事多所解释,只在三个星期後,忽然出现在叶问的家祭上,神色哀伤。祭拜结束,他闯出门外,沿着太子道奔向九龙塘方向,记者紧跟在後,眨眼已被摆脱。记者认为李小龙是在回避采访,我却隐隐猜度,李小龙意欲在行疾走的速度里暂忘师父逝世之悲,奔跑之於他,是疗癒,是止痛。
李小龙在1959年离港赴美,此前数年,跟叶问学习咏春,深受肯定。此之所以我想像在离港前夕曾有这麽一幕:叶问叫李小龙陪他散步,两人走到深水埗码头,一片漆黑,路边骑楼下,暗影幢幢,企街妹在兜揽生意,不绝於耳地飘来笑声浪语,像海面拂过来的风,有咸湿的味道。叶问开玩笑道:「到了花旗,别忙着跟鬼婆胡混,糟蹋了一身武功。」小龙调皮地说:「学了咏春,不用在鬼婆身上,太可惜了吧?为国争光啊。」叶问作势挥掌打他的後脑勺,啐道:「阿飞!」小龙闪身避开。
叶问忽问:「小龙,你为什麽锺意打功夫?」这问题难不倒小龙,他从习武当天开始已经有了答案,天地为证,他知道打出每一拳、踢出每一脚的理由。所以小龙笃定地说:「功夫让我感觉到自己的坚强。我是个强者,我锺意做个强者。」顿一顿,他反问:「问公呢?为什麽锺意打功夫?」
叶问耸肩道:「跟你相反。咏春让我学懂了柔软,如风,如水。风无形,水无状,可是无坚不摧。」
两人并肩慢慢走过几条街,小龙对叶问说了抵达美国後的许多盘算,叶问沉默听着,突然,迅雷不及掩耳地轻挥一掌,不偏不倚地拍在小龙胸前。小龙「呀!」了一声,不解地望着师傅。叶问笑道:「师傅一直想去花旗走一走,可是,老了,走不动。刚才的一掌代表师傅。小龙,你把咏春带过去,让鬼佬开开眼界。」
小龙默然无语。明早登船离港,万水千山,他虽具雄心壮志,心底始终忐忑,不清楚鬼佬的江湖是个怎样的江湖,但师傅今夜这麽一说,他顿时有了撑持,多了几分底气。他要把咏春带去美国,然後,再把自创的拳术带回香港。感怀之际,叶问忽然道:「对了,耍两招你从邵汉生那边学到的『节拳』俾师傅睇睇。」邵汉生是武打演员,教过李小龙几招节拳。师傅有命,李小龙照办,对着空气打出两记连环中拳。叶问颔首笑了,勾一下手指,示意李小龙朝他正面进攻。他遵命打出第三拳,不知何故,叶问竟然不闪不避!李小龙硬生生地收住拳头,叶问却踏前半步,主动让左肩吃了拳头,「嘭!」一声,虽然力度不大,但打中了就是打中了。
小龙大吃一惊,急道:「问公,没事吧?」叶问摆一摆手,道:「冇事,师傅捱得起。咏春是宝贝,但咏春有它的局限,你就把这一拳视作打败了师傅,也替咏春打开了局面。去到花旗,放胆走自己的路、过自己的桥。」小龙领受叶问的好意,心头一热,但抿嘴忍住了泪水。他替叶问揉了揉肩膀,跟师父相视一笑,然後陪伴叶问回到门前。道别之际,他向叶问提了最後一个问题:「问公,武林里你最佩服谁?」
「还会有谁?」叶问哼了一声,道:「当然是我师父。」小龙道:「理由呢?」「就因为他是我师父。」叶问回答。
1973年7月20日,李小龙猝逝於九龙塘。问公和小龙,阴间重逢,自有一个我们都看不见的江湖。
|延伸阅读|
- 「痛,能让观众感受更真实」揭开台湾电影动作设计秘辛——金马奖动作指导洪昰颢
- 马家辉专栏:一代棍王在油麻地
购买 VERSE 杂志
本文转载自《VERSE》015封面故事「是男生,是女生,是流动与多元」,更多关於性别流动的故事请见杂志。
➤ 订阅实体杂志请按此
➤ 单期购买请洽全国各大实体、网路书店
VERSE 深度探讨当代文化趋势,并提供关於音乐、阅读、电影、饮食的文化观点,对於当下发生事物提出系统性的诠释与回应。
文字/马家辉 插画/Spike 编辑/温伯学 核稿/郭振宇文字/马家辉 插画/Spike 编辑/温伯学 核稿/郭振宇文字/马家辉 插画/Spike 编辑/温伯学 核稿/郭振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