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岛】他们因中文检定没过而客死梦想之地:逃离「苏铁地狱」後,冲绳人的环太平洋足迹

在基隆和平岛北端的和平岛公园中,太平洋的浪潮一次又一次击打着岩岸。浪涛形塑出岸边迷人的奇岩异石,和平岛公园成为观光客趋之若骛的旅游胜地。

 

不过,当人们被美丽的海岸景致吸引时,却又很难无视公园入口旁那座题有「万善公」的突兀小庙。即使忽略它、径直朝岸边走去,紧接着映入眼帘的,竟是一尊雕有青年男子铜像的「琉球渔民慰灵碑」。

 

先是无名小庙,随後又出现一块慰灵碑,这两样地景为和平岛平添一层诡谲的氛围。究竟「琉球渔民」曾遭受什麽样的冤屈,才会在看似平静的公园内,树立起这块突兀的慰灵碑?

 

位於和平岛公园的琉球渔民慰灵碑(Source: lienyuan lee/CC BY 3.0)

答案要回到 75 年前找。当国民党军队展开二二八後的血腥镇压时,一群在和平岛定居的冲绳人,不幸被卷入其中⋯⋯。

 

降临在社寮海岸的血光之灾:冲绳人的二二八

1947 年 3 月初,国民政府军队自基隆港登陆,着手进行二二八後的全岛大整肃。首当其冲的,正是紧邻基隆港、旧称「社寮岛」的和平岛。

 

3 月 11 日,登岸的国军因为与当地渔民起了争执(究竟是什麽争执,如今已不可考),带着机关枪前来社寮岛报复,不由分说抓走了十几位工人、渔民。而当地约住有 600 人的冲绳人渔村也遭受池鱼之殃,约 30 人一同被军队绑走──根据民间传闻,这些冲绳渔民竟是在国民党军队突如其来的「中文检定」中失利,随後便惨遭枪决。

 

这些无端受难的冲绳群众结局如何呢?除了「仲嵩实」、「石底嘉弥」两位死难者被指认出来以外,其他受难者的资讯,直至今日仍旧不得而知。

 

讽刺的是,就在这血染社寮海岸的灾难过後,社寮岛改名为今日的「和平岛」。

 

唯一值得稍感庆幸的是,善良的岛民不忍冲绳人惨死异乡,收拾了他们的遗骸,与历史上同样客死该地的西班牙人、荷兰人和原住民,共同於现今和平岛公园里那座「万善公」小庙中祭祀。

 

和平岛上的社寮外嶋集善堂是当地着名的阴庙,供奉客死该地的西班牙人、荷兰人、原住民和冲绳人。(Source: 胡钧为发布於开放博物馆/CC BY 3.0)

事情并未随着立庙而结束。解严後,綑绑人民政治社会权利的各种限制逐渐松动,人们终能细数并纪念关於二二八的种种悲剧;不只是台湾人开始找回自己的记忆与历史,冲绳人也追溯起先祖的受难。

 

2008 年,冲绳大学教授又吉盛清发表其中四位失踪冲绳人的追查成果,[1] 并为被害者遗族争取赔偿。两年後,更有冲绳县议员前来和平岛进行调查,同时提议建碑来纪念这起惨案。

 

就在冲绳议员造访後隔年,冲绳企业家捐赠了那块立於公园内的「琉球渔民慰灵碑」。只不过设碑过程似乎受到有关当局影响,碑文内丝毫没有提及二二八事件,只写了此处供奉荷、西、原民、冲绳人,以及和平岛曾有冲绳人群居的史实而已。

 

琉球渔民慰灵碑上的碑文只写着「台湾人曾经和琉球人互相合作,宛如兄弟姊妹般生活在一起」,却只字未提究竟为何要「慰灵」。(Source: 曾圣轩摄影)

虽然碑文没有具体写明冲绳渔民的悲惨经历,但慰灵碑落成後,不只是和平岛居民,每年都有来自冲绳的团体特地造访和平岛,在万善公小庙与慰灵碑前悼念受难先人。

 

时至今日,慰灵碑背後凄惨的历史逐渐拨云见日。这固然是美事一桩,但在这起历史事件中,还有一个最关键的疑点尚未厘清:为什麽基隆和平岛,会住着一大批冲绳人呢?

 

马关条约千里一线牵:1895 年後的冲绳南漂族

台湾与冲绳的因缘,其实早在 1895 年马关条约签订时就已经种下。

 

虽然早在 1871 年冲绳还是「琉球王国」时,当地渔民就曾来到台湾且遭到杀害,也就是历史课本记载的「八瑶湾事件」。但是,当时的琉球人都是因为遭遇台风才意外漂流到台湾,而不是有意识地将台湾当作旅程的目的地。

 

直到台、冲两地同归日本统治,日台航道开通时,恰好落在台湾与九州中间的冲绳,成了日本内地官民来台必经的停靠站;至此,冲绳人才能自由地在国境内穿梭,往返台湾。而来到台湾的冲绳人多半从事渔业、土木工人等蓝领职业,或是警察、职员这类基层官僚。

 

日本并吞琉球时,时人所绘制的讽刺漫画。图中右侧的日本人正试图将代表琉球的巨人拉到己侧,摆脱清帝国的影响。(Source:《团团珍闻》,琉球処分)

南漂的现象并未随着 1945 年日本战败而结束,反倒发生得更为频繁──这是因为,冲绳在太平洋战争期间成了美日交战的前线,战後又交给美国统治;等着冲绳人的,只剩下满目疮痍的土地。

 

无奈之下,冲绳人只好铤而走险,拾起美军的枪弹与配给物资,走私到周边的台湾、香港等地贩卖,甚至藉此避居台湾。在国史馆现存的资料中,就能见到〈日侨规避回籍〉的案件,里头多份档案显示出战後国民党政府持续抓拿没有居留证,私自来台谋生、走私货物的冲绳人。 

 

美军登陆琉球後,岛上的妇女与小孩沿路迁徙。照片前方是冲绳妇孺,後方则是持枪的美国大兵。(Source: 达志影像)

除了偷偷摸摸地渡海以外,从日治时期便生活在台湾的部分冲绳人,有许多幸运地作为渔业技术人员被留用下来,和平岛的冲绳渔村便是这样一个案例。

 

尽管今天已看不出他们在当地留下的足迹,可是据老一辈渔民所说,冲绳渔民当时把许多功夫都传授给台湾人,举凡曳绳、捕鱼笼与晒石花菜,对当地渔业贡献良多。只是就因为决定继续留在台湾的一念之差,冲绳渔民们的命运,就这麽朝着二二八事件的惨剧一步步靠近⋯⋯。

 

不过话说回来,冲绳和台湾同样四面环海,渔业资源也相当发达,何必离乡背井来到台湾捕鱼维生呢?

 

真正促使冲绳人渡海来台、甚至前往其他远方的,其实是那些年,冲绳当地的恶劣环境。

 

充满南国风情的植栽,却成了恶劣时代的象徵:冲绳「苏铁地狱」

时间回到 1895 到 1930 年的明治末期、昭和初期,冲绳的民生实在是苦不堪言,後世甚至用「苏铁地狱」(ソテツ地狱)来指称这段时期。

 

象徵温暖、朝气的南国意象「苏铁」,怎麽会和地狱有关?

 

冲绳人经历的地狱处境,还得从更早之前说起。

 

我们现在所熟知的冲绳是这麽来的:1871 年八瑶湾事件後,日本强行将琉球王国改为「琉球藩」、纳为自己的领土,并在八年後正式改为冲绳县。

 

起初日本统治冲绳时,认为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改革过去琉球王国设立的制度,因此决定采行类似日後後藤新平统治台湾的「生物学原理」方针,保存旧惯、循序渐进且弹性地调整旧制。

 

听起来很有道理对吧?但这样的统治方针施行下来,居然把过去琉球王国繁重的「人头税」也留下来了,甚至同时加课新政府所需的教育、卫生税目。屋漏偏逢连夜雨,大概在 1897 年前後,冲绳爆发严重的天花疫情,严重影响耕作,冲绳人陷入饥荒的窘境。

 

灾难还没结束。20 世纪初期,日本在日俄战争结束後陷入萧条。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日本靠着输出工业品发了战争财,但到了 1918 年战争结束、西欧渐渐复苏後,日本却因过度生产、输出剧减而遭遇经济大恐慌。紧接着五年後,关东大地震又为日本已十分颓靡的经济,再狠狠补上一刀。

 

远在南方的冲绳,没能赶上日本本土的发展速度、也没有完善的基础建设,还没体会到被并入日本的好处,20 世纪初期一波波的经济低潮,就先席卷了冲绳全境。他们原本盛产、向外输出的砂糖、泡盛酒和漆器,这下都无处可销,冲绳人一度贫困到连米和芋头都吃不到。

 

为了生存,冲绳人把脑筋动到了家户周遭的蕨类植物──苏铁上头。

 

苏铁是冲绳再常见不过的植物,孰料 20 世纪初却成为恶梦的代称。(Source: Snap55/CC BY 3.0)

苏铁在冲绳随处可见,它的茎与种子确实可以止饥,问题在於:它有毒。若没有经过适当处理、充分泡水与磨碎,苏铁是会吃死人的。可想而知,为了果腹,冲绳人轻则受伤,重则死亡。一棵棵毒树竟成了饥荒下的救命仙丹,也难怪这段惨痛的过去会被称作「苏铁地狱」。

 

冲绳人不愿意就此沈沦在苏铁地狱之中,但是在缺乏资源与钱财的情况下,还能有什麽出路?

 

此时的他们,需要的是一个绝处逢生的机会。不少冲绳人在绝望中选择将眼光投向大海的另一端──虽然大浪滔滔、前途未卜,但大海的那头,似乎蕴藏着无限的可能性。

 

居内地饱受异样眼光、在外地心系故乡,遍地开花的冲绳人

理解冲绳在 20 世纪初的处境後,尽管无法确切得知和平岛的冲绳渔民究竟为何来到台湾,不过可以合理推测,当时冲绳人到台湾来发展,肯定是有赚头的。

 

台湾在被日本殖民统治後,取代了冲绳「国境之南」的战略地位,再加上拥有丰厚的农业资源,相当受到日本当局重视。有许多冲绳人正是看好发展中的台湾,才决定南漂至此拚搏一番。

 

除了殖民地台湾之外,当然也有不少冲绳人动身迁往母国日本内地,主要集中在大阪、神户一带的工业区。今日若走访大阪的大正区,可以在当地品尝到各种道地冲绳美食,并看见各种模仿冲绳的景致,这通通是当年到那里工作并定居下来的冲绳人的足迹。

 

大阪大正区因过往聚集许多冲绳劳工、留下不少冲绳文化,因而有「小冲绳」之称,也能在当地品尝到各种道地冲绳美食,比如好吃的冲绳面条。(Source: Blue Lotus/CC BY 2.0)

不过在内地,冲绳人却得忍受大大小小的歧视。这是因为在过去琉球王国时期,琉球与清国关系匪浅,同时向清国与日本进贡;尔後琉球虽被纳为日本领土,并改制为冲绳县,不少日本人依旧看不起曾经「日清两属」、甚至不会说日语的冲绳人。

 

这种歧视,最具体地体现在阪神一带的「徵人,但不包括琉球人、台湾人」或者「恕不收朝鲜人、琉球人」这类徵人告示──冲绳虽是日本领土,堂堂正正的都道府县之一,却被拿来与朝鲜和台湾这类殖民地相提并论,颇有羞辱之意。

 

就算好不容易找到工作,会接受冲绳人的,也大都是危险、不受保障的粗活,他们个个都得做好应对工时长、低薪和脏乱工作环境的准备。但为了生计,也同时要证明自己是「勤勉的日本国民」,冲绳人不得不咬牙苦撑下去。

 

当然,广阔的海洋上,不会只有日本国境是冲绳人的落脚之地,奔赴海外者亦所见多有。直到太平洋战争爆发前,据统计约有近一成的冲绳人移居海外。

 

最早冒险横越外海的冲绳人,是 1899 年率队前往夏威夷的当山久三先生。到了夏威夷当地,虽然同样是在艰苦的环境下耕地、养猪,但总算是有努力的方向。时日一久,冲绳居民们也逐渐在夏威夷落地生根、发展良好,开始走进市街闹区开起餐厅与商店。

 

当山久三晚年的肖像,他是带领冲绳人远赴夏威夷、菲律宾、北美洲和中南美洲各处的海外移民先驱。(Source: wikipedia,藏於那覇市歴史博物馆)

除了夏威夷,整个环太平洋都有冲绳人的身影。他们的步伐不止,朝南美、北美和东南亚开枝散叶,内心渴望的,不过是搏一个比在故乡等死更好的未来。

 

辛苦的移民们也没有忘记自己最初离乡的目的,时不时会将辛苦积攒的钱财寄回冲绳,成为家族的经济支柱,甚至是冲绳政府的一大财源──这些冲绳移民的金援,一度占县岁入的 6 成之多!

 

就这样,虽然深陷於「苏铁地狱」的泥淖中,冲绳人依旧把握住机会,眼光和脚步朝向大海,努力为家人及家乡争一口饭、也为贫困的冲绳争一口气。

 

尾声:在岛与岛之间

前阵子有位冲绳网友在推特上分享,身为冲绳人的他若是想品嚐日本的连锁家庭餐厅萨莉亚(サイゼリヤ),最近的门市竟是隔了个海峡、位於台北南京西路的「中山南京店」(?)。

 

对大众来说,或许这只不过是一则引人发笑的推文,但这则推文也在无形中透露出冲绳群岛与台湾岛、日本列岛间的微妙关系。

 

一来,它标志了冲绳与台湾邻近的地理位置,且两地都与日本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二来,它指出冲绳现在虽归日本所属,却始终与日本本土有道隐形的墙,从拥有 1000 家以上日本分店的萨莉亚居然未在冲绳展店一事,就显示了两者的隔阂。

 

这种暧昧模糊的距离,让冲绳人在受到日本统治後,一方面与日本本土共同承担经济恐慌的苦果,一方面又得受内地人的歧视。

 

这种似近忽远的距离,也让冲绳人选择到邻近且前途看好的殖民地台湾,岂料历史却无情地将冲绳人推向二二八的惨剧。

 

这种充满不确定的距离,更使得冲绳人宁愿奔赴千里之外,只为求得家人的温饱。

 

夹在台、日岛链中间位置的命运,间接或直接地使冲绳的近现代历史由移民的血泪所写成。但是,也就是在如此惨澹的过去中,冲绳人为家乡打拼、为家人奋斗,无比珍贵的精神资产一次次被世人所见证。

 

回头看看那座矗立於和平岛公园的慰灵碑吧!它虽称作「慰灵碑」,但碑上的男子铜像,眼里却没有一丝哀戚的神色。他挺直腰杆,一手直指前方、一手紧握鱼叉,双眼如鹰般地向前望──在那道眼神中,我们似乎能看见冲绳的天、冲绳的海,以及他所深爱的,冲绳的所有所有。

 

(Source: 曾圣轩摄影)

本文为 2022 年二二八事件系列文章,二二八以及其後的白色恐怖时期,是今日台湾社会仍持续的创伤进行式;走过这段黑暗的历史,今天的我们,能从中看见何种可能性的光?

全文限时开放三天,分享给所有读者。如果喜欢我们的内容,欢迎订阅支持故事 ☞ 点我看订阅方案延伸阅读:冲绳苦瓜杂炒(ゴーヤーチャンプルー)| 或许琉球心里苦,但琉球都不说


 

[1] 四位受难者分别为青山惠先、仲嵩实、石底加弥和大长元忠。其中,青山惠先实为九州鹿儿岛出身之来台渔人。惠先与冲绳出身的妻子渡庆次美江在台湾相识,定居於基隆社寮岛一带。太平洋战争爆发时,惠先受徵召前往越南作战,後被英军俘虏,至 1946 年才返回鹿儿岛,随即写信给在基隆的美江。年底出发的美江,却因遣送日侨政策打乱脚步,至 1947 年才抵达鹿儿岛;不料,青山惠先心急如焚,2 月就动身前往社寮寻人,因此碰上二二八惨剧。尔後,美江携其子惠昭定居冲绳;而惠昭近年为了父亲之死奋力於台湾、冲绳两地奔走,最终成功得到二二八基金会六百万元的赔偿,更成为第一位取得赔偿的外国受难家属。

参考资料

  1. 「为留用日籍技术人员出生一男并改正原籍核备案」,〈日侨规避回籍〉,《国史馆》,档号:A202000000A/0036/474/1262/16/021。

  2. 「呈寄押日人犯二名移送法办附口供」,〈日侨规避回籍〉,《国史馆》,档号:A202000000A/0036/474/1262/18/017。

  3. 「报告寄押日人犯二名移送法办附口供」,〈日侨规避回籍〉,《国史馆》,档号:A202000000A/0036/474/1262/18/016。

  4. 又吉盛清,〈台湾「228事件和人权正义—大国霸权和小国人权」国际学术研讨会〉,收於杨振隆总编辑《大国霸权 or 小国人权(下册) 二二八事件 61 

  5. 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学术论文集》。台北:财团法人二二八事件纪念基金

    会,页876-890。

  6. 朱重圣编着,《二二八辞典》。台北:国史馆,2008。

  7. 张炎宪、胡慧玲、高淑媛采访记录,《基隆雨港二二八》。台北:吴三连台湾史料基金会,2011。

  8. 〈不会说中文就杀死!30名琉球渔民遭「屠岛」 二二八基隆不为人知血泪〉

  9. 【专访】血的大肃清!是湾生也是228遗族 青山惠昭为人权持续奔走

  10. 「一趟追寻父亲的旅程」──专访 228 事件日籍受难者家属:青山惠昭

  11. 〈纪念228罹难日人/冲绳盼在和平岛设碑〉

  12. 又吉盛清,《大日本帝国植民地下の琉球冲縄と台湾——これからの东アジアを平和的に生きる道》。东京:同时代社,2018。

  13. 冲縄タイムス社编,《庶民がつづる冲縄戦後生活史》。冲縄:编者,1988。

  14. 冲縄教育委员会编,《冲縄县史 第1卷 通史》。冲縄:编者,1976。

  15. 冲縄教育委员会编,《冲縄县史 第7卷 教育》。冲縄:编者,1976。

  16. 新城俊昭,《ジュニア版 琉球・冲縄史》。冲縄:东洋企画,2008。

  17. 真锅一弘,〈大阪市大正区における冲縄関连店舗の立地展开〉,《立命馆地理学》,第17号,2005,京都,页 87-99。

  18. 〈土地と移民-冲縄県公文书馆〉

  19. 〈沿革|企业情报|サイゼリヤ〉
0 0 投票数
Article Rating
订阅评论
提醒
guest
0 Comments
内联反馈
查看所有评论
0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请您发表评论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