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DGs】数位科技是永续发展目标的最後一块拼图吗?

人类正站在全球气候剧烈变迁、自然资源渐枯竭、生物多样性耗损、疾病频仍等关键十字路口上。为此,2015 年时,联合国发布了「永续发展目标」(Sustainable Develpoment Goals, SDGs),敦促全世界在 2030 年以前为地球与人类社会努力,迈向永续。百灵佳殷格翰与故事 StoryStudio 携手响应联合国 SDGs,用故事来让 SDGs 在台湾的发展有根可寻,让发展被记录、被看见并可被壮大,与台湾社会一同实现永续发展。

联合国永续发展目标订定後,三大国际永续发展研究组织共同发表《2050 世界愿景 (The World in 2050, TWI2050) 》,内容提到:国家要落实永续发展目标需进行「六大转型」,其中,藉由提早因应科技创新於就业、阶级差距与伦理上的潜在负面影响,促使数位化可创造公众利益,是永续转型关键之一。在这趟永续改革之路,台湾最传统的产业──农业也没有置身事外。
 

自 2020 年起,你是否开了数不清的 Zoom 会议,使用 Ubereats 叫餐,连 Momo 购物也成了家常便饭?尽管许多人的生活早已离不开数位科技,一场延烧经年的疫情,却加倍突显出数位科技形塑人类生活与工作模式的力道。因为网路与数位工具提供的便利与协助,全球成千上万的公司在疫情期间得以将工作与会议转至线上,在家防疫的人也能透过网路购物采买家用,或使用网路社群与家人、朋友甚至全世界保持联系。

 

延伸阅读:这是一个资本主义镶嵌进科技与网路的巨变时代──《监控资本主义时代》

不仅如此,在後续的疫情相关资讯传播、防疫管控、疫苗接种推动上,数位科技也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疫情大流行让我们更清楚地看见,数位能力已经不仅是「让生活更便利」的选修项目,而是可能影响生计,甚至攸关安全与生存的必要能力──换句话说,没有资源使用网路的人,将更容易在经济、社会甚至安全上,处於更边缘的角落。

「数位落差」是後疫情时代的全球风险

运用网路资源机会的差异,所造成的「数位落差」(Digital divide),让原已十分可观的贫富差距更加放大。

 

延伸阅读:生而低薪?贫富差距、资本集中、文凭贬值、扶养比攀升:台湾崩世代面临的严峻挑战

今年 1 月公布的《2020 年全球风险报告》(The Global Risks Report 2020)明确点出了此问题。世界经济论坛(World Economic Forum, WEF)每年发布《全球风险报告》,评估全世界人类所面临的风险,最新报告中的七大「可能性最高风险」里,除了有四项为环境与气候相关风险、另一项不意外地为传染性疾病风险外,「数位支配权集中」(Digital power concentration)与「数位不平等」(Digital Inequality)首次上榜,分占六、七名。

另外一项数据更是令人惊讶。身处在台湾的我们,可能会错觉网路已几乎无所不在,但事实上目前全球还有近一半的人口(45%)并没有管道接触网路。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NESCO)的统计,即使在已开发国家,也有 13% 的人口没有使用网路,而在开发程度最低的国家中,无法上网的人甚至高达 81%;以人口来看,全球有 37 亿人仍与数位世界隔绝。[1]

全球上网率比较(Source: Internet World Stats(2020))

最传统的产业如何因应数位落差?

台湾约有九成的人都会使用网路,网路普及水准在国际间已相当高,[2]然而,这并不代表台湾没有数位落差的问题,尤其是当许多产业纷纷开始进行数位转型,对数位科技掌握度较低的小型公司或个人就会逐渐落後,难以追赶。这样的落差不仅出现在工业领域,事实上,在如农业这般传统的产业上,数位落差造成的产业竞争力不均反而特别显着。 

 

大型农业企业拥有较多资源反覆试验、纪录、培育农人,并规模化生产,而小农则无此资源。政府近年十分重视农业资讯化,已经建立了包括农产品生产追溯系统与农业科技情报站等近百个农业资讯平台,但每个农艺专业有其个别系统,尚未完全统整起来。从国家发展角度来说,只有资讯的整合才能发挥更大的功效。有监於此,农委会农试所委托资策会进行了智慧农业之资讯整合规划工作。

农艺只能意会不能言传,数位科技有解方

「农艺的经验传承很容易出现断层,因为通常需要手把手一对一教学,培养一个农人,至少需要二年,在传统学徒制内学成,甚至需要五到八年。」在资策会负责农业数位转型计画的杜定杰组长这麽说。

与农委会长期合作的过程中,资策会发现农艺知识与经验需要长时间养成,在什麽季节、什麽天气状况下,应该如何浇灌与施肥?何时用药才有效却又不会过量或残留?每一个环节都有许多学问在里头。在传统农业生态环境中,这些农耕知识「眉角」多用口言传,且大多为一对一之口述,教授他人时十分不易。当农业需要扩大规模时,一对一教学或管理就会遇到困难。

即使对已具规模的大型农企来说,当面对委托企业的契作要求,要在环境的各种变化下,不停稳定产出大小与品质不变的作物,也是相当不易的事。尤其当需求量增加,有限的农艺老手也很难在短时间内带领更多农友加入生产,成功复制同样品质的产品。雪上加霜的是,许多有经验的农人担心「商业机密」被竞争者整碗端去,仅将自身丰富的经验用於自家农地中,即使在有规模的农企中,也时常仅有负责人(与继承人)掌握核心技术,积年累月的农艺智慧,就这样随着技法拥有者的消逝一同凋零与失传,其实对拥有丰富农艺技术的台湾是一大损失。

日益又新的数位科技或许是这些问题的解方。为了提升小农的数位机会,并系统性纪录农业达人珍贵的经验与技术,为此,资策会要用更聪明的方式推动农业数位化,不仅要利用大数据分析应用,还必须创造更进一步的价值。 

 

「农业领域多元,农艺知识更是相当复杂,但若未来农艺被数据化,甚至用好的数位机制封装,就是可以贩售的农业智慧财,用这样的方式提升台湾农业的竞争力,才是我们的终极目标。」杜定杰说。

蔬果栽培达人数位分身系统介面(Source:资策会提供)

农业也有智慧财?掌握核心技术,不卖农产品也有收入

农业智慧财产权并不是新的概念,许多国家贩卖农业智慧财已行之有年,例如荷兰将兰花栽种技术结合设施设备,整包输出海外,丹麦也有类似作法,将禽类养殖技术与设备整厂一起打包输出。如果台湾也能把自己拥有的农艺技术制作成授权技术,外销他国,就不必再局限於有限的耕地与市场。杜定杰解释,目前与农委会农试所合作的计画就是希望能够透过跨领域结合,将这与过去的农耕团、农技团不同,而是透过设备与农业智财的结合,将农业整厂输出至海外,以农业智慧财的形式持续经营,让购买服务的人仅能得到作业指示,但却又不容易被抄袭,如此才是能永续经营的知识财。

然而,要把老农的知识「萃取」出来,再加工制作成可以外销的智慧财,可是不小的工程,需要分成三阶段执行:筑底、开放与扩散。「筑底」指的是资料的收集与建构,包括农场实地数据、农产品溯源资料、气象、农肥与市场行情资讯等。

其中农场实地数据还要结合物联网,透过感测器感知风速、雨感、光照等环境条件,同时以控制器完整记录农业达人在各种场域与条件下的决策与务农模式。这个阶段最是耗时且繁复的。资策会自2017年开始,就已持续汇集农委会各单位的资料进行整合应用,目前系统中已有超过一亿笔的资料,并且持续增加与优化。

蔬果栽培达人数位分身温室(Source:资策会提供)

帮农业达人打造更多「数位分身」

一旦数据与资料齐备,系统会「开放」提供农民使用,内容不仅是数据与资料本身,而是在经过分析演算後的实际决策建议。换句话说,利用数据的智慧化应用,可以创造出许许多多与农业达人行为模式相同的「数位分身」。

蔬果达人数位分身挂牌(Source: 资策会提供)

有了数位分身,任何人都能以农业达人的操作模式,根据环境与条件让控制器自动运作,或者直接给予新农操作建议,纯熟的农艺便能迅速「扩散」。有了智慧财的保护,并产生实际的价值,老农们更乐於分享所知,而小农也可以加入契作的行列。

目前,此数位分身计划已有一座示范基地,未来也将积极邀请各领域的农企参与。示范基地除了用来蒐集进一步实证数据外,也希望能对周边的小农及渔民达到引领的效果。杜定杰笑言,自己戏称这叫「电视机效应」,如同早年大家都没有电视机,但一旦有几户人家买电视引领风骚,邻居看了发觉不错,就会纷纷购买。

 

延伸阅读:有事请示神明,用LINE也可以!数位时代新媒体与宗教的关系

台盐绿能渔电共生大棚示范基地空拍照(Source: 资策会)

配合数位技术,从消费端带动真正的绿色永续

杜定杰认为,智慧农业要永续发展,除了政府应积极推动以外,市场的力量必不可少。过去农民在选择种植品种与方式时,大多都是市场价格导向,有时同一作物产量太多使价格下跌,反而让农民损失惨重。透过消费市场的需求来驱动耕作方式的转型,「比如麦当劳与摩斯汉堡的番茄与生菜需要一定的品规,就能驱动农民生产如此规格的产品。企业愿意固定付费承担风险,供应商也就愿意用更好的工法来种植,这样才会是一个正向的产消循环与产消均衡」杜定杰表示。

同样的逻辑也适用於绿色农业发展。当部分消费者愿意付稍高的价钱,选择绿色永续的产品,农民便会跟随消费者的需求调整栽种品种与方式。先透过餐厅或团膳业者,农民开始与消费端接轨後,由餐厅或校园午餐团膳业者帮忙纪录回报品质好、消费者反应佳的食材,再向农民采购同样规格的农产品,若单一农企无法产出足量回应需求,就能使用数位分身,让其他农友一起加入生产绿色农产品。

「这要循序渐进,就像在生产端从农企开始合作一样,消费端则希望从特别有永续意识的消费者开始,慢慢造成扩散效应。这就像特斯拉想用电动车推动能源永续,一开始也是锁定小众的消费者,但车子很高价,但等到技术更成熟普及,价格下降之後,就会有更多人加入。」杜定杰形容:「这就像打隧道,从生产端打,同时也从消费端打,最後会通在一起。」

第 18 个永续发展目标

或许努力达成永续发展目标也像打隧道。联合国在 2015 年宣布的「2030 永续发展目标」(Sustainable Develpoment Goals, SDGs)中,列出了 17 项与气候与环境、经济成长与发展、社会平权与贫富差距等有关的重要发展目标,希望透过在 2030 年达成这些目标,通往一个更永续的未来。然而当时或许并没有考虑到,善用数位科技来达成永续发展,并弭平数位落差,实也是急需打通的一条通道。

全球非营利组织「未来地球」(Future Earth)从 2020 年开始积极倡议,须慎重考虑数位时代对永续发展带来的影响,甚至应增设第 18 项目标:确保数位时代造福人类、地球、繁荣与和平。[3]在未来,势必有更多的经济活动与政府治理会发生在网路上,如何确保正确地运用数位工具,来达到能源转型、经济永续发展、杜绝假资讯传播,并让人人数位机会更均等,将是非常重要的课题,也必然是永续发展工作中关键的一块。

未来地球所提出的第 18 项目标(Source: Future Earth)
 

 延伸阅读:【Changemakers】「打起精神」:为了让没有健保的故乡更容易取得医疗资源,来自肯亚的会计师坚持了十年本文由故事 StoryStudio 编辑部与百灵佳殷格翰共同制作 

[1] Coronavirus has exposed the digital divide like never before

[2] https://report.twnic.tw/2020/TrendAnalysis_internetUsage.html

[3] http://www.ipsnews.net/2020/07/missing-sdg-ensure-digital-age-supports-people-planet-prosperity-peace/

0 0 投票数
Article Rating
订阅评论
提醒
guest
0 Comments
内联反馈
查看所有评论
0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请您发表评论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