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治巧克力的故乡在台湾!日治时期台湾蔗农催生出的甜蜜滋味

 

提到糖,或许一般只会联想到生活中会用到的砂糖、白糖、黑糖,但其实糖业与人们的关系,远比你想像中的紧密、广泛。在过去,路上不时有贩卖切好的甘蔗,买一包回家,边看电视边吃甘蔗,身旁的长辈或许还会告诉你,在他年轻的时候,都会埋伏在铁道旁,等待载运甘蔗的小火车一过,抽下一支甘蔗来吃。但你也许不知道,日治时期制糖业在台蓬勃发展,知名的明治巧克力也就此诞生!

台湾重要的制糖产业

日治时期,甘蔗是台湾的重要作物。而糖业,也是台湾的重要产业。不知你是否听过:「第一憨,种甘蔗给会社磅」,这句台湾俗语,谈的就是在日本统治之下,台湾蔗农的辛酸。此外,在 1925 年,台湾中部的彰化,曾发生二林蔗农事件。

在谈二林事件之前,先谈谈台湾总督府的「原料采集区域」制度,从蔗农的角度来看,原料采集区域的划定使他们不能自由处分甘蔗,只能交给指定的制糖会社。而二林事件,就是因甘蔗收购争议衍生的冲突。从 1923 年起,该地的蔗农不断要求溪州糖厂(属林本源制糖会社),希望能提高蔗价,但未获糖厂回应。1925 年初,李应章、陈万勤、刘崧甫、詹奕侯等人,为进一步纠集蔗农,成立二林蔗农组合,其会员多达四百多名。

二林蔗农组合,向糖厂提出希望能提高蔗价的要求与谈判皆无回应。不料,在 1925 年年底,制糖会社的职员却迳自前往蔗田采收甘蔗,并与蔗农间爆发肢体冲突。事後,组合的领导人李应章与组合的干部遭到逮捕,此即二林事件,可贵的是,日本劳动党的布施辰治、麻生久律师前来声援蔗农,在法庭上,亦有台湾人律师,郑松筠与蔡式谷出面辩护。判决结果,李应章被判的刑期最久,为八个月,其他干部,如刘、詹等人,则为两个月。二林事件可说是台湾农民运动的开端。

制糖会社农场(Source: 国立台湾历史博物馆,馆藏号2001.008.0081.0027)

明治制糖株式会社发给蔗农收购甘蔗的现金明细袋,另一面就是明治制菓炼乳商品的广告。(Source: 国立台湾历史博物馆,暂管编号T2018.001.8078)

明治巧克力诞生

日本时代台湾大多数的制糖会社主要的业务都是输出原料糖到日本本土,但其中几间制糖会社,受到糖业景气波动的影响,开始考虑产业上下游整合的发展,其中起步较早的便是明治制糖株式会社,它与之後提到的明治巧克力有关。

明治制糖会社成立於 1906 年,其社长相马半治,早年曾前往欧美学习糖业,其後因日俄战争的因素,辗转来到台湾。明治制糖会社事业顺利,进一步将事业的版图,扩大至制菓、制乳业。

在此背景下,1917 年明治制菓株式会社成立,主要的制品可分两类。首先是菓子及清凉饮料类,像是明治巧克力、洋羹、牛奶糖、苏打水等制品。其次为乳制品,像是明治牛乳、奶油、起司、冰淇淋、炼乳等制品。光从制品来看,可谓琳琅满目,时至今日,以上提及的制品仍然存在於日常生活,其中,明治巧克力可说是具有代表性的制品之一,对孩童来说,若能吃到明治巧克力,可谓无比幸福。

好吃又好玩,品尝巧克力的甜蜜时光

而明治巧克力也推出集字游戏吸引儿童购买,家住宜兰的陈以文,就是明治巧克力的粉丝。日治时期他出生在经济优渥的家庭,其父亲陈土金是宜兰市知名的西医,在此环境下,自然可以接触到明治巧克力。陈以文回忆到:「那时候很喜欢吃明治巧克力,它包装和现在差不多,每包里面有一个字,集满五个字再送一包。」类似的集字活动至今日仍有,有趣的是,集字的过程,常常是就差一个字,但是却永远集不到。

除了巧克力糖本身,外包装容器也是当时许多人的蒐藏品之一,台史博的馆藏中,就有明治制菓会社的糖果饼乾玻璃罐,根据收藏家表示,此物品应非台湾杂货店所摆设之物。台湾杂货店虽然也有糖果罐,但罐内的品项多写在纸条再贴於罐身上,如此一来,糖果罐就可以随着内装品项的不同,更换罐身上的纸张(类似老茶行内的茶罐,上面贴有各种茶),也因此,在罐身上印上品牌或品名者较少见,极有可能来自日本,或是日治时期明治制菓在台北的卖店(位在台北市荣町)。

明治制菓会社糖果饼乾玻璃罐(Source: 国立台湾历史博物馆,暂管编号T2018.001.1563)

如果曾经看过日剧或日本动画,也许就知道日本商店街在抽奖时会转动一种机器,里面装有许多数字球,根据掉出来的数字球决定奖项,机器转动时,大人小孩无不屏息以待。这是购买了巧克力与糖果後,在美味之外更令人兴奋的乐趣,这种机器的名称是新井式回转抽签器组,也是台史博众多藏品之一。

新井式回转抽签器组(Source: 国立台湾历史博物馆,馆藏号2017.017.0013)

新井式回转抽签器数字球(Source: 国立台湾历史博物馆,馆藏号2017.017.013.0002)

有人在台湾买着巧克力抽着奖,有人却直接飞到日本明治制菓大本营!日治时期的台湾士绅张丽俊,就选择前往明治制菓的东京工厂参观。张丽俊是台中葫芦墩(今丰原)人,透过他的日记,让我们看看八、九十年前台湾人前往日本旅游写的「游记」,与现在的部落客是否一致。

1935 年 4 月 16 日,张丽俊参观完乃木总督的官邸後,乘车到明治制菓会社,他的日记中写到:「又坐车前往明治制菓会社工场游玩并接受茶菓 ,其工厂主任自夸其制菓元料俱采用南洋之物,佐藤队长听之逆耳,起而讥诮一番。」像这样参观工厂、有专人解说,听众还会吐槽的场景,也许和现在的旅游团有几分相似呢!

 

延伸阅读:从「诸神之食」到「大众零食」,巧克力如何称霸甜食界?

 

本文由故事编辑部与台史博典藏网藏品故事百宝箱共同制作

更多相关藏品

明治巧克力飞机徽章(Source: 国立台湾历史博物馆,馆藏号2004.017.0180)

参考资料

  1. 蔡蕙频,〈日人辩护士与台湾农民运动〉收入《台湾学通讯》第 105 期(2018年 05 月 16 日),18-19。
  2. 吴密察监修,《台湾史小事典》(台北:远流,2000),页 134-135。
  3. 明治制糖株式会社编,《明治制糖会社三十年史》(东京:明治制糖东京事务所,1936),页 112-137。
  4. 陈力航访问、纪录,〈陈以文先生访问纪录〉收入《宜兰文献杂志》第 87、88(2011),页 141。
  5. 陈力航访问、纪录,〈林雨新先生访问记录〉未刊稿,2020 年 11 月 6 日访问。
  6. 张丽俊作;许雪姬等编纂、解读。「水竹居主人日记/1935-04-16」,中央研究院台湾史研究所台湾日记知识库,上网日期:2020 年 11 月 6 日,https://taco.ith.sinica.edu.tw/tdk/水竹居主人日记/1935-04-16。

(本文作者为中研院民族所研究助理)

0 0 投票数
Article Rating
订阅评论
提醒
guest
0 Comments
内联反馈
查看所有评论
0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请您发表评论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