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 届总统文化奖形象视觉:5 款设计以光线与万花筒为发想,传达「土地之爱 光耀前路」

两年一度的总统文化奖稍早曝光 2023 年主视觉,以光线与万花筒为发想,交织出多款不同颜色、形状的数位纹饰,传达本届主题「土地之爱 光耀前路」。

两年一度的总统文化奖迈入第 12 届,将於明(9)日举行徵件记者会,活动主办文化总会於今(8)日曝光 2023 年主视觉。文总秘书长李厚庆说,该主视觉以台湾土地元素创作,是「台湾人专属」视觉,期许世世代代台湾人对这片土地的爱,及我们所孕育出的台湾文化,「照亮咱前行的路」。

(photo credit:文总)

本届主题「土地之爱 光耀前路」

第 12 届总统文化奖主视觉由日目视觉艺术团队设计,以万花筒为概念,设计出主视觉及多款变形元素,除鼓励更多不同领域耕耘者投件,也希望更多人看见,台湾不同族群共荣、百花齐放的多元文化面貌,呼应本届主题「土地之爱 光耀前路」。

第 12 届总统文化奖主视觉由日目视觉艺术团队设计,该团队曾获休士顿影展录影艺术类金奖、台北设计奖、金点设计奖等多个奖项。

解构台湾风土脉络,发展台湾人专属的数位纹饰

日目视觉总监黄显勋说,「文化累积可比拟为台湾地质层的累积,一层一层累积出台湾人的文化」,因此团队以台湾土地、文化、海洋的风土脉络出发,解构大理石、花岗岩、灯朱、珊瑚粉、砖红、山青、石灰等地质色彩,用日目擅长的数位手法,发展出「台湾人专属」的数位纹饰,象徵文化人在台湾这块土地上,碰撞、激荡而成长出的文化,百花齐放的「台文盛貌」。

(photo credit:文总)
(photo credit:文总)
(photo credit:文总)

如万花筒般,寻光探照、碰撞出不同的漂亮姿态

黄显勋表示,当初看到本届总统文化奖主题「土地之爱 光耀前路」时,团队直觉联想到万花筒的概念:循光探照,碰撞出不同的漂亮姿态。文化人在创作时,也是与人、与土地不断交织碰撞,就像万花筒一样,因而团队聚焦出这款「万花筒主视觉」,期待文化人循光碰撞出精彩之作,并透过总统文化奖也成为别人的光,就如泰戈尔 (Tagore) 所言:「把自己活成一道光,因为你不知道,谁会藉着你的光,走出黑暗」。

(photo credit:文总)
(photo credit:文总)
(photo credit:文总)
(photo

2022年美国台湾形象展文化展馆!以「台湾阵」为题、融入庙口意象,打造一场文化遶境

由经济部国际贸易局主办,外贸协会统筹的「2022年美国台湾形象展」,将在10月12日至14日於美国华盛顿隆纳·雷根大厦和国际贸易中心(Ronald Reagan Building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Center)盛大开展,活动将结合政府单位及台美关键产业,展现台湾软硬实力,提升台湾在美形象及知名度。其中台湾文化展馆由文总负责筹划设计,以「台湾阵TAIWAN FUSION」为主题,齐聚并展演出台湾民俗的传统与新意,将为形象展带来一场独特文化遶境。

台湾阵展场示意图

2022年美国台湾形象展登场

继马来西亚、印尼、越南、印度、菲律宾、泰国等地举办台湾形象展後,外贸协会今年首度在全球最大市场-美国办理「2022年美国台湾形象展」,以建立行销台湾的平台为概念,透过智慧城市、台湾精品、文化、观光、美食、旅游等10大展区,以及智慧移动城市、创新医疗等论坛,整合台湾产业实力,促进并扩大台湾与海外於产业、教育、人才、文化、观光等领域双向的交流及对话。

台湾阵展场示意图

「台湾阵」文化展区以庙口为意象

在外贸协会邀请下,本次美国台湾形象展文化展区由文总负责规划设计,将以「台湾阵」为名,台湾人最熟悉的景象之一「庙口」为意象,齐聚台湾的传统与新意。主视觉设计为台湾多元族群、信仰、包容价值为设计概念出发,融合新旧表演艺术形态与台湾多元文化,转化为图像元素与色彩,形成一场缤纷多样的台湾文化图样艺术。展品则将有从台湾带来两尊高270公分的神将威武相迎,气势十足,并集结霹雳布袋戏素还真戏偶、雷昇传艺剧团风童火将及官将首脸谱面具、白沙屯拱天宫的头旗、台湾老师傅制作的传统手工鼓、唐美云歌仔戏团的乐器,以及专为「台湾阵」打造的手绘灯笼,让美国民众犹如亲历台湾人最熟悉的对民俗即景。

台湾形象展_台湾阵主视觉

民俗祭典与台湾多元文化相互交映

除了传统民俗展品,展间内亦会透过影像轮播出台湾土地上汇流出的多样文化,包含云门舞集、HRC舞团的新生代霹雳舞、风童火将、霹雳布袋戏、唐美云歌仔戏团表演、获台湾首座葛莱美奖的八歌浪等,民俗祭典与台湾多元文化相互交映,观众的听觉与视觉也同步游历於台湾文化艺阵之中。

文总表示,「台湾阵」将如多元文化在遶境里斗阵前行境,邀请观众走进展间,看见岛屿上因信仰自由而聚集的「阵头」,如何凝聚成向心力与行动力兼具的「阵势」,并在多元族群、语言、文化作伙「斗阵」下,开启一场出由台湾起走,面向世界的文化遶境。文总也将於开幕式当日下午,邀请到成立於1997年,曾参与日本、美国、新加坡多项艺术活动表演的雷昇传艺剧团,以舞龙、醒狮、三太子、与大神将等文化艺阵,为形象展中带来精彩的《台湾好阵》。

台湾阵展场示意图

资料提供|文总…

关公生日如何成为全台最潮庆典?「大溪大禧」专书纪录一场民俗文化的传承

与神同巡率众前行队伍。(图片/《大溪大禧》专书提供)

以「一场跨越当代设计与民俗信仰的城市祭典」重新定位台湾传统庆典的「大溪大禧」,是为迎接有「大溪第二个过年」之称的关圣帝君圣诞庆典到来,自农历六月廿四往前展开近一个月的「前祭」,而《大溪大禧:当代设计与民俗信仰一起策展》便是将五年实践经验集结而成的文化品牌专书。

将城市风貌地景透过新型态遶境路线串连。(图片/《大溪大禧》专书提供)

全书以10组「原乡」关键字作为起点,从发掘原乡记忆诉说起,完整记录大溪木博馆与策展人深入探讨这座保存「生鲜文化」的博物馆;书中以生动的图文描述带领观者宛如亲临庆典线上线下的现场,如新型态遶境与酬神戏的变身、持续以设计力纪录大溪人事物的主题特展、感受信念无远弗届的关公宇宙云端现场等,一个个记忆犹新且深刻的主题企划,背後是一系列的设计思维所构思的多元组成画面与设计方法的落实,因此,本书更直捣大溪大禧指挥中心,一窥幕後策展团队的工作方法模式如何被系统性的拆解,以及总是充满惊喜、让人直呼不可错过的大溪最潮行销学!

文化界三方对谈,由左至右:云门文化基金会执行总监洪凯西、大溪木艺生态博物馆馆长陈倩慧、「大溪大禧」总策展人暨衍序规划设计总监刘真蓉。(图片/《大溪大禧》专书提供)

这不只是一本幕後特辑,更是从「大溪大禧」的核心精神出发,带领读者看见策展团队不同层次的策略与思考、传统文化与当代设计的相辅相成、设计力如何推动地方文化记忆的价值与魅力,以及在筹办过程中,如何滚动地和大溪人凝聚共识,人人都可以参与、分享、见证,同时一起与这座城市创造与延续文化。

神嬉舞夜,传统将军结合表演艺术的跨域创新。(图片/《大溪大禧》专书提供)

本文收录自《大溪大禧:当代设计与民俗信仰一起策展》

书籍介绍

2018年起,来自桃园大溪,出现了一个万众瞩目的庆典「大溪大禧」,以「一场跨越当代设计与民俗信仰的城市祭典」为定位,成为近年台湾具代表性、地域型的台湾文化庆典。本书将五年的实践过程编集成册,将深入拆解庆典内容,从博物馆学实验,到策展方法实践,带你身历其境、一探究竟!

总编辑|陈倩慧、刘真蓉
作者|桃园市立大溪木艺生态博物馆
出版|桃园市立大溪木艺生态博物馆、一页文化制作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阅读|

  • 大卫鲍伊「柏林三部曲」首部曲:华丽摇滚明星如何蜕变成神级艺术家?
  • 从台北街头到池上稻田:云门舞集郑宗龙谈《十三声》在池上秋收艺术节

➤ 订阅VERSE实体杂志请按此
➤ 单期购买请洽全国各大实体、网路书店

VERSE 深度探讨当代文化趋势,并提供关於音乐、阅读、电影、饮食的文化观点,对於当下发生事物提出系统性的诠释与回应。

文字/桃园市立大溪木艺生态博物馆 图片/一页文化 核稿/郭璈文字/桃园市立大溪木艺生态博物馆 图片/《大溪大禧》专书提供 核稿/郭璈文字/桃园市立大溪木艺生态博物馆 图片/《大溪大禧》专书提供 核稿/郭璈文字/桃园市立大溪木艺生态博物馆 图片/《大溪大禧》专书提供 编辑/郭璈 核稿/郑旭棠、郭璈文字/桃园市立大溪木艺生态博物馆 图片/《大溪大禧》专书提供 编辑/郭璈 核稿/郑旭棠、郭璈…